“一生之际在于勤”孩提时的我就能背诵这句名言了,只可惜那时并不知其内涵的深刻意义,现在觉得确实有它的道理。特别是在事业上兢兢业业的人们,他们的事业的成功、事业的精湛来自于哪里呢?来自于所谓的“业精于勤”。
日常生活中,人们都知道这样两种现象:经常使用的钥匙总是亮闪闪的,而长久不用的钥匙,则会失去它的光泽,甚至满身生锈。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化学现象,钥匙之所以闪闪发光,是因为经常使用,磨尘去污,防蚀拒腐,不致被氧化。
闪亮的钥匙贵在经常使用,这与人的工作学习又有什么两样呢?这正体现了“业精于勤”的道理。
让我们跳进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无不成功于勤。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上初中的时候,数学成绩很糟,但他有志气、有恒心,孜孜不倦、下帷苦读,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难怪他曾感慨地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确实是他的深刻体会,因此也就成了精辟的训世良言了。
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卓越画家,他从小喜欢绘画,但在他学画的前十几天中,老师让他天天画鸡蛋,他不解地问老师缘由,老师说道:“鸡蛋虽然普通,但天下绝无重样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因为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样子也就不同。画蛋是个基本功,要做到得心应手。”从此达芬奇开始苦练画蛋,一年,两年,三年……他画的蛋已堆得老高,经过长期实践,他终于创造了许多不朽的画卷,自己也成为一代字师。
俗话说的好:“不怕贫,就怕勤”,我国古代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凿壁借光、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终使苦读者业成名遂。他们的成功,总离不开一个“勤”字。
反之,如果在事业、学业上浮光掠影,一曝十寒,必然会使学业荒疏,事业失败,使自己成为昏昏碌碌的人。有这样一些人,在学生时代,刻苦学习、废寝忘食、晨昏苦读,考上了名牌大学,然而当他们毕业进入社会后,认为自己是名牌大学生,捧上了铁饭碗,意志日颓,以至于事业一败涂地。这些人学业荒废,事业失败,除学习事业动机作崇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不能持之以恒。不是俗话说“不怕无能,只怕无恒”吗?
有的人说,我脑子笨,不是工作的料。难道他能考上名牌大学也因脑子笨吗?其实不然,如果全凭天资的话,那古人的凿壁借光,华罗庚的以勤补拙也就不会成效了。著名战士沈钧儒为了自己事业上的追求,曾说“立志需存千载志,闲谈无过五分钟”。这就是成功的秘诀。
我们应该从钥匙的闪光中受到启迪,从“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俗语中懂得要更加珍惜分秒,珍惜青春年华,以“一生之际在于勤”投入到“业精于勤”的实际行动中,那么事业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精湛,生活必然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