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信息化是衡量统计综合实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关键。加快统计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统计工作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政府统计公信力,全面推进统计工作规范统一、改革创新、公开透明的重要保障。
一、我市统计信息化现状
1、网络基础建设初具规模
我市依托市政务网专网平台,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市、县、乡三级统计信息广域网建设工程。
2、硬件资源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全市各级统计部门通过多方努力已配备了大量的微机、激光打印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乡镇统计技术条件也得到较大的改善,平均每个乡镇(街道)用于统计工作的计算机、打印机都超过了1台。
3、应用开发取得显著进展
利用国家统计局开发的数据处理软件,已顺利完成第二次经济普查、“RamD”清查、人口普查等大型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按照全国一库在线,分级管理维护的模式,已建成了我市统一的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并正在不定期更新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
三、发展规划
总体规划是:以统一规范的调查制度为载体,以电子报表为依托,以联网直报为主要手段,以准确及时完整获取调查对象原始数据的统一软件为平台,建设调查行为规范、汇总过程简约、生产加工过程透明可控、运行高效的信息化应用管理及支撑系统。
(一)网络支撑环境体系建设
遵照“统筹规划、顶层设计”的原则,建设和完善各级统计部门的网络支撑环境体系。按照国家统计局、江西省统计局的总体规划,结合我市统计业务和政务办公的需求,建设覆盖各级统计业务人员、架构合理、功能完备、高速快捷、安全方便、稳定可靠的统计业务广域网专网,与互联网实行严格的逻辑隔离。满足统计业务网络化处理、政务办公、门户网站等需要。实现与国家统计局、江西省统计局的互联互通。利用因特网资源建设统计公共服务网络,发布统计信息,满足社会公众对统计信息的需要。
(二)应用体系建设
按照“功能完善、方便使用、标准统一、友好兼容”的总体要求,建设能够对统计调查制度进行统一电子化设计和布置,网络化采集,具备数据统一管理、录入、审核、编辑、汇总等功能,性能优良、友好兼容、便于操作、面向企业和基层统计工作者的统一软件平台。建设维护好统计门户网站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基本单位名录库系统。
(三)数据库体系及数据中心建设
逐步建设统计制度元数据库、调查对象管理库、经济地理信息库、统计原始数据库等基础支持库。在此基础上建立供各专业使用的专业工作库。最后抽取各专题发布库、综合发布库、各类分析加工产品库,形成完整的统计数据库家族系列,提高统计数据资源的管理和深度开发利用。更大地发挥统计数据资源的社会效益。按照整合统计数据资源的需要,构建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数据大集中的统计数据中心。
(四)安全及灾备体系建设
从机构、制度、人员、系统建设和运维等方面,抓好规划,保障投入,建设完备的安全体系。统筹应用防火墙、身份鉴别、访问控制、边界防护、入侵检测、漏洞扫描、安全审计、信息流控制等多个系统,确保统计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主机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重点开展我市统计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和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建设,力争达到国家验收标准。完成涉密网建设,建设统计信息系统同城灾备和异地灾备系统,提高系统的容灾和抗风险能力。
(五)运维管理体系建设
制定科学有序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建立统一的运行维护、服务模式和规范。运用先进的技术工具,构建统一高效的IT管理监控服务平台。对系统的机房环境、业务流量、安全设施、客户端,网络设备和计算设备的负荷及使用率,应用系统的运行状况,数据库、中间件、存储等进行全面实时的自动监测。设置预警信息自动报警。实现网络管理运维的智能化和自动化。做到对集中监控管理信息的快速响应。及时解决系统运行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与故障,确保统计网络系统的正常、稳定、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