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面推进,经济稳步迈向常态化发展。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省统计局初步反馈2020年上半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432.78亿元,同比增长0.9%,与全省持平,一举改变了25个季度落后于全省的局面。增速位列全省第六位,创造了2014年以来的最好成绩。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32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185.42亿元,下降0.8%;第三产业增加值228.04亿元,增长2.6%。
一、整体转正,经济稳步迈向常态化
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9%,较一季度的下降5.9%提高6.8个百分点,经济整体呈现快速回升势头,稳步向常态化迈进。农业生产有序。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48亿元,同比增长1.5%,较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稳步回升。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正向增长,增速为0.6%,较一季度提高7.5个百分点,且规模以上工业连续四个月保持回升。服务业恢复改善。1-5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33.86亿元,增长2.7%,较一季度提高11.4个百分点。
二、动力增强,“三驾马车”呈回暖态势
随着疫情防控成效巩固和经济发展稳步恢复,“三驾马车”对GDP增长的贡献均较一季度有明显提升,共同拉动经济实现正增长。投资呈恢复性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6%,较一季度回升9.9个百分点。消费市场持续改善。随着居民生活的稳步恢复有序,促消费政策的落实,消费市场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17亿元,下降4.8%,降幅较一季度收窄7.3个百分点。出口逆势回暖。在稳外贸的各项措施加快落地下,我市外贸出口实现逆势增长,上半年,外贸出口26.20亿元,增长3.3%。
三、结构优化,服务业支撑有力
除部分因疫情影响较深的行业,如住宿餐饮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仍在逐渐恢复外,其他多数行业已实现增速转正,特别是第三产业中的部分行业对GDP增长具有较强拉动作用。如,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4%、8.8%、5.5%,均高出GDP增速。产业结构优化。上半年,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同期的4.0:44.2:51.8优化为4.5:42.8:52.7,第三产业占比提高0.9个百分点,服务业不仅成为拉动我市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更是高出了全省2.2个百分点。
四、新产业蓬勃发展,经济活跃度提升
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为经济发展恢复向好提供了新动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8%。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1-5月,规模以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6%、7.7%,分别高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0.9、5.0个百分点。网上消费持续加速,上半年,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