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景德镇市经济情况分析
1-2月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市疫情基本控制,各项政策措施稳步落实,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产经营逐步恢复。虽然疫情对全市经济造成较强冲击,但我市经受住了疫情考验。
一、疫情期间:加强防控力度 科学发展经济
春节期间,新冠肺炎在全国蔓延,为打赢疫情防控战,全市生产经营按下暂停键,随着疫情的控制,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恢复,疫情对生产影响逐渐减弱。总体上看,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影响呈“U”型。
(一)初期阶段:生产经营基本稳定
从2019年12月新闻报道武汉市民感染新冠肺炎到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我市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正常,疫情影响没有显现。1月份,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7.77亿元,同比增长3.9%;全口径税收收入完成13.80亿元,增长8.9%。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328.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84.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
(二)防控阶段:两手抓、两手硬
在疫情面前,市委、市政府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集中力量打赢防疫攻坚战,生产经营按下暂停键;随着疫情的基本控制,市委、市政府着力做好保障民生工作,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
1.防控前期:生产经营按下暂停键
从2020年1月24日江西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到2月10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推进全省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我市企业生产经营按下暂停键。根据第一次快速问卷调查显示:截至2月12日,全市“四上”企业中,在产企业少,自启动一级响应以来,保持生产经营只有14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家;限上贸易企业9家。复产企业少,复产率为10%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9.2%,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为1.5%;限上贸易企业为10.3%。复工率低,在产企业中,员工复工率达80%及以上的企业不足五成。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为23.3%,规模以上服务业为20.8%,限上贸易为45.2%。
2.防控后期:疫情防控 发展经济两不误
尽管我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始终稳定在个位数,但市委、市政府为了公共卫生安全,为了人民群众健康,依然强力实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不折不扣执行上级下达的停工停产等要求,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与此同时,频出措施狠抓经济发展,使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明显降低。
①复工复产快速推进。市统计局分别在2月22日、2月29日开展第二、三次快速调查。调查显示,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
复产率提高,截至2月29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率达100.0%;规模以上服务业复产率由第一次调查的1.5%上升至第三次调查的50.8%;限上贸易复产率由10.9%上升至65.7%。
产能提升,生产达到正常水平50%及以上的企业明显增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第一次调查的18家增加至第三次调查的16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由4家增加至35家,限上贸易企业由12家增加至16家。
信心提振,企业对一季度经营预计明显偏好,预计一季度营业收入持平及以上的企业增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1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增加15家,限上贸易企业增加11家。
②主要指标运行于合理区间。2月,因疫情防控,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受到明显影响,主要指标出现暂时性下降,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未变。
工业生产下降。为有效防控疫情蔓延,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但在复工复产阶段积极落实各项政策,抢抓生产进度,使疫情影响得到有效控制。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0%。从产品产量看,基本原材料生产保持平稳,日用玻璃制品增长4.2%。
市场销售减少。按照疫情防控需要,居民主动减少外出购物,取消聚餐聚会,消费受到一定程度抑制。受此影响,1-2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下降25.5%。从市场活力看,企业复工复产步伐正在加快,消费需求加速释放。
固定资产投资降低。疫情期间,投资项目开复工率偏低,施工天数减少。但在2月下旬陆续复工以来,各项目抢抓进度,投资下降幅度得到有效遏制。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5%。随着政策的推进落实,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投资活力将进一步激发,投资将逐步恢复向好。
二、疫情后期:孕育积极动能 向好势头明显
随着各项政策的实施,企业生产稳步恢复,疫情影响逐渐降低,后期向好势头明显。
(一)从政策看,成效稳步显现
自2月中旬以来,各级党委、政府连续下达了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等促进各领域复工复产、加快发展的多项政策,并狠抓政策的落实到位,经济基本面已经呈现出向好态势。金融投入力度加大。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997.99亿元,同比增长15.7%,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比达73.7%,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物价平稳运行。1-2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6%,低于全国、全省1.7、1.6个百分点,基本保持平稳。分类别看,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动力是食品、烟酒类上涨,其上涨幅度达6.7%。扣除食品、烟酒类价格后,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基本持平,其中衣着类、居住类、交通和通信类、教育文化和娱乐类分别下降1.5%、2.5%、0.4%、1.4%、0.9%。
(二)从生产看,重点行业有支撑
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多数行业和产品生产出现不同程度降幅,但重点行业生产有支撑。大中型企业降幅较低,规模以上工业中大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4.5%,降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4.5个百分点。工业产品产销率较高,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8.85%,依然保持在高位。
(二)从需求看,稳步发展有后劲
投资好于预期。1-2月,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库项目数353个,仅较2019年减少15个。与此同时,重点领域降幅低,工业投资下降10.9%,房地产投资下降9.6%,均低于全部投资降幅。新增投资态势良好,1-2月,新增施工项目246个,基本与上年同期持平,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5%。
消费韧性较强。1-2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销售额大幅下降,但消费市场长期平稳增长的基础仍然存在,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的内在发展态势没有改变。新零售业态消费增长,在限额以上消费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额增长1.8%。消费潜力足,近年来,居民收入稳步提升,消费意愿不断提高,2019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为24878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62.0%,较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010元,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达77.9%,较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
三、建议:夯实基础不放松
为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在坚决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前提下,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紧盯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投资进度,释放消费潜力,确保一季度平稳开局。建议如下:
(一)指导中小微型企业恢复生产
当前,“四上”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较好,但承担着更多从业人员及下游产业链的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进度依然落后,指导中小微企业加快复工复产进度,不仅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更能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建议:一是政策倾斜,为有力推进企业复工复产,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在落实好各项政策的同时,适当地对中小微企业倾斜,确保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二是保障物质流通,疏通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市场渠道,消除企业生产之忧、销售之忧,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三是加强资金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为中小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二)推动投资项目加快进度
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投资不负,经济才能不负。建议:一是抓重点项目,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帮扶,确保一季度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形成实物量。二是抓好项目入库,对我市115个江西省大中型建设项目和市、县(市、区)重点项目重点排查,重点跟进,确保项目入库。
(三)释放消费潜力
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力,促进消费、释放潜力、扩大内需,有效对冲疫情影响。建议:一是促进消费,充分利用政策,落实好《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文件精神,推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制度,创造条件,引导居民消费。二是推进消费升级,文化、休闲娱乐类消费已是市民消费的主流,要充分利用我市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抢抓创建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机遇,打造一批陶瓷文化旅游项目及品牌,以产品升级促进消费升级,从而扩大消费。三是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只有居民有消费能力,才能释放消费潜力,要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要注重挖掘重点群体的消费潜力。四是优化市场供给,要充分考虑不同群体对消费的需求,既要满足群众对日常生活消费需求,也要满足群众对精神文明消费需求,要提供多层次多需求的消费产品。